山西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晋ICP备1400280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太原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99号

 

联系QQ:67673886

手机号码:13099075873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教城

13099075873

可信组件
>
新闻动态
分类概要:
公司新闻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2-08-01 14:41: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强调,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文章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90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文章指出,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彰显了革命纪律的伟大力量,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文章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开展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亚鹏




为什么我国的古建筑屋顶要有飞檐翘角?
2022-06-08 18:05:19
我国古建筑屋顶的檐角的常用叫法叫飞檐,又叫飞檐翘角。所谓的“飞”即檐角翘起,看起来像飞鸟展翅状。那么我国的古建筑的檐角都要翘起来呢?

一檐角翘起,整个屋顶看起来则轻盈自然,少了呆板,多了几分神韵。我国古人自古讲究“虽有人作,宛如天开”,不管是园林还是建筑都欲表达自然之美。

  而屋角翘起,形成一道完美的曲线,尽显自然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檐角翘起的高低与长短会影响整个屋顶的美观,正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因此古代匠人需有超高的审美能力,才能拿捏到恰到好处。

 二则檐角翘起会增加光线,透射屋内。我国古建筑檐口多深远,为了使更多光线射进屋内,古人采用了檐角反向向上翘起的做法,不可谓不妙。

  再个檐角翘起,将屋顶翻成曲面,雨水不再直直的沿屋坡下落,避免了雨水落地四溅的情况,这也体现古人很大的智慧。

    最后,飞檐是古建筑屋顶结构体系的理性体现。飞檐多位于屋顶垂脊(即屋顶向下斜的脊)上,而此处由很粗的角梁支撑,支撑屋顶的椽则较小,为了在角梁处,椽与角梁自然结合,椽必须渐渐上升。
山西古建筑中蕴藏12000余尊彩塑,是不折不扣的古代彩塑艺术大省
2022-03-15 00:00:00
 山西古建筑中蕴藏12000余尊彩塑

  是不折不扣的古代彩塑艺术大省

  以下是---闪着光辉的数字

                                         ▼▼ ▼▼▼

  唐代彩塑:61尊保存于五台南禅寺、佛光寺和晋城古青莲寺等

  五代彩塑:11尊保存于平遥镇国寺等

  宋、辽、金彩塑:376尊保存于太原晋祠、大同华严寺、朔州崇福寺等

  元代彩塑:286尊保存于晋城玉皇庙、洪洞广胜寺等

  明代彩塑:9108尊保存于平遥双林寺、五台殊像寺等

  清代彩塑:约1200尊保存于解州关帝庙、浑源悬空寺等

  民国彩塑:约2000尊保存于五台山及全省各寺庙中
都说山西古建筑天下第一,到底厉害在哪?
2022-02-18 18:00:19
 山西文化浑厚无比,苍茫无迹。以山西古建筑为例,“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已成共识。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是晋人共同的骄傲。本篇文章的条分缕析举纲张目,山西古建这块儿,大家马上就可以明镜儿似的,出去“显摆”是尽够了。

  1.山西古建大要

  【1】木结构,三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形制和风格。它的基本构造是以木结构为其骨骼(一些砖石建筑亦多仿木结构建造),由三个部分组成:下面为砖砌或石砌的台基(早期建筑亦有夯土筑基者),中间是屋身,用砖、木等材料筑成,上装置门窗,上部是两坡或四坡的瓦顶。

  由这样几座建筑环列成一个或几个庭院,形成建筑群组。无论皇宫、衙署、民居、寺庙等多是如此。

  多座庭院连续布列,留以通道供人和车马行驶,形成街道和村庄,四周加筑高墙,形成村堡和城池。

  【2】为了舒适,也为了美

  人们和建筑朝夕相处,要求建筑美是人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的发展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建筑科学与建筑艺术的统一。

  台基凸起,以防潮和醒目;

  屋檐翼出,以遮避风雨和阳光直射;

  翼角翘起,打破平直僵硬的格局;

  屋顶装饰琉璃脊兽,门窗加以雕饰,以增强建筑之壮丽;

  内外涂以油饰彩绘,以防腐蚀并增色韵。

  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建筑艺术美。

  【3】山西的“牛气”

  现存的古代建筑,以山西最多,达九千余座。

  其中宋金的有106座。

  占全国的70%以上。弥足珍贵。

  故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2·木构建筑

  【4】古代建筑是保存在地面以上的庞大实物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早期建筑多已不存,研究我国早期建筑业的成就,只能从遗址、古塔、墓葬和雕刻绘画中探索。

  【5】唐代木构建筑全国有实物四座,都在山西

  唐代木构建筑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就目前所知,全国较完整的唐建实物四座,都在山西。即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天台庵佛殿。

      【6】外观式样和开间各不相同

  南禅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建,规模不大,单檐歇山,梁架结构简炼,屋顶举折平缓,技法古老而纯熟,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会昌灭法”前的佛寺殿堂。

     广仁王庙正殿,唐太和五年(831)建,五开间歇山式,平面长方形,斗拱简洁疏朗,梁架规整严谨。

     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建,广七间深八椽,单檐庑殿顶,规模雄伟,出檐深远,斗拱肥硕朴实,梁架轮廓秀美,板门抱框亦皆原物,是我国唐代建筑中的代表作。

     天台庵佛殿,小三间九脊顶,柱、额、斗拱、梁架全部还是唐构,手法苍古,用材规格不一,反映了唐代我国偏僻山庄的建筑科学和艺术成就。

  【8】宋、辽、金时期,山西保存下的木构建筑99座

  这些建筑的形式,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单檐、重檐、楼阁、桥梁、古塔等。

  有些建筑的原有总体布局(大同善化寺、晋祠中轴线、晋城青莲寺、平顺龙门寺等)保存得还比较完整,这对于认识我国建筑业在宋金时期的发展状况和艺术成就,也都是极可宝贵的实物例证。

  高平崇明寺中殿,宋开宝四年(971)建,斗拱硕大,檐出颇长,殿顶举折平缓,唐风犹存。

    【9】山西现存元代木构建筑,已知者数百座

  其总体布局、单体形制、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都较早期有显著变化。

  如芮城永乐宫,是我国元代著名的道教宫观建筑,四座殿堂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不设廊庑和配殿,筑宫墙两道内外环峙,三清殿最大位居前端,纯阳、重阳两殿布列在后,三殿之间以高耸的甬道和月台相联,不类寺庙规制,有若宫庭格局。

  龙虎殿(原宫门),五间庑殿式,形体庄重,用材经济合理,六页大板门装置于中柱之上,呈现出宫宇中幽静深邃的气氛。
让文明之花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绽放
2021-10-20 09:12:31
金秋十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结出累累硕果。

多点开花 共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动和影响亚洲文明成长、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倡议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与亚洲国家的文化遗产合作是中国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的重头戏。两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与亚洲国家在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展览交流等文化遗产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与15个亚洲国家开展了28项联合考古项目,通过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址的勘探发掘,助力探究亚洲文明脉络,实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016年,中国与沙特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沙联合考古队在沙特红海之滨塞林港遗址开展联合考古,证实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和红海地区发生过密切交往。

中国曾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如今已成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合作的积极贡献者。中国已在柬埔寨、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其中,吴哥古迹修复项目已进行至第三期——对王宫遗址开展保护修复。

技术合作逐渐成为与亚洲国家新的合作增长点。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后,中方持续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遗产保护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持,并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缅甸若开邦妙乌古城申遗提供技术指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通过与亚洲国家商签协议、联合举办文物展览、合作防止文物走私等一系列“组合行动”,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与缅甸签署的文化遗产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尼泊尔签署的防止文物走私双边协定分别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合作在香港举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不仅展示了丝路的绚丽瑰宝,也成为连接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沟通与了解的桥梁。

相聚云端 共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愿景

10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是为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首次召开的多边国际会议。

据了解,对话会上,亚洲30余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参会,多国文化部长、驻华使节、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高级别代表、18国专题演讲人,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代表等相聚云端并就“文化遗产促进亚洲可持续性发展”“文化遗产助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应对亚洲未来挑战”等进行主题演讲。

在专题演讲中,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以《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故宫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利用》为题,讲述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做好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根本遵循。开放发展解决的是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内外联动问题,而共享发展解决的是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的全社会共享问题。

柬埔寨吴哥暨暹粒地区保护管理局副局长隆戈萨表示,柬埔寨王国政府为保护吴哥古迹世界遗产地采取了全面包容的策略,形成了一系列惠及文物和民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在吴哥古迹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保护的同时,其经济方面的进展正在惠及民众。就此而言,吴哥古迹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阿塞拜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和修复局局长阿扎德·加法尔表示,阿塞拜疆政府一贯积极地在全球层面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对话,与全球主要组织密切合作,促进多样性、和平与尊重。

伊拉克国家古物和遗产局主席莱斯·穆罕默德·侯赛因说,“我们一直以自己的亚洲身份自豪,而此次会议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发展与其他亚洲国家友好关系的良机,让我们能够全面地交流经验、互学互鉴,共同复兴因自然和人为原因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

“多元种族共处,多种语言并存,多元文化交汇,造就了澳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澳门代表林发钦分享说,澳门地处中国南海边陲,拥有中国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圆融开放的特性。数百年来,澳门对待各种文化遗产,尽可能对其提供适切的保护。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说,“巴基斯坦的身份意识价值观和亚洲文化的拥抱塑造了它多元和进步的愿景。巴基斯坦对于中国有着全天候的友谊。作为亚洲大家庭的一员和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古老文明,巴方赞同对话成果,愿与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使其成为实现目标的强大和可持续的机制。”

达成共识 共创亚洲文明美好未来

为期两天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达成多项共识,为亚洲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注入不懈动力。

对话会上,中国与柬埔寨等亚洲10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是亚洲各国在自愿平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府间文化遗产专业性合作交流机制与对话平台。联盟将以亚洲地区文化遗产资源为纽带,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考古、博物馆交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防止文物走私、促进流失文物返还、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跨国交流合作,推动亚洲地区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协同发展,增进亚洲各国民心相通,促进亚洲文明传承。

对话会闭幕式上,李群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获得了参加本次对话会27个参会国家的赞同,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框架下形成的首个国际文件,将为亚洲各国规划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提供指引。倡议的发布表明,以文化遗产促进亚洲文明传承成为亚洲国家的广泛共识。

同时,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设立,将以专项基金形式为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联合考古、展示利用等工作给予支持。而启动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将遴选一批青年专业大使和传播大使,实施一批面向亚洲青年的专业交流与大众传播项目,培养更具未来视野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青年队伍。

此外,在对话会主题网页陆续推出以“亚洲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为专题的数字线上展览,多维度展现多元丰富的亚洲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李瑞 徐秀丽)
风雨中,有一种古建,叫“山西古建”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2021-09-30 09:06:31
9月29日,苏州博物馆西馆举行建成开放活动。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中国博物馆协会及各专委会负责同志、国内有关博物馆馆长、苏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等出席活动。活动由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主持。

关强在致辞中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取得初步成效;“博物馆之城”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其他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专题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苏州博物馆西馆开馆,对打造代表江南文化特色、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高水平博物馆,构建城市文化标识,答好新时代新阶段“文化考卷”有着关键意义。希望苏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化改革创新、激活文化潜能,推动全市博物馆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区域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活动仪式上,苏州市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向苏州博物馆捐赠缂丝作品《姑苏繁华图》卷。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王飏为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捐赠者颁发证书。苏州博物馆的10家国际友好馆对苏博西馆的建成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期望。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江南论坛”同日举办。与会嘉宾集思广益、互学共鉴,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狮子山南侧,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常设展厅包括苏州历史陈列、苏作工艺馆、国际合作馆、书画厅、苏色生活馆和探索体验馆六个部分。国际馆首期与大英博物馆合作推出“罗马:城市与帝国”展,展出罗马艺术精品200多件。

(李文昌)

 

 




 




 

 

 

 

 

 

 

 

 

 

 

 

 

 

 

 

 

 

 
杨家沟革命旧址:追忆革命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的“红色”情怀
习近平:毁掉古建筑,搬来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
2018-12-05 17:24:00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海德格尔也曾言:“生存即居住”而“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保护。”——保护“不生长的物”(建筑物)。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2002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欣然为福州市知名文物学者、曾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长的曾意丹所著《福州古厝(cuo,四声,福建方言中,“厝”一词被
上一页
1
2